本文作者:admin

周以农(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什么)

admin 2021-03-10 25
周以农(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什么)摘要: 什么是阳历,荫历?阳历(即公历),是世界上多数国家通用的历法,由"儒略历"修订而成.儒略历是公元前46年,古罗马统帅儒略·恺撒决定采用的历法.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运动作为根据的历法...

  

什么是阳历,荫历?

  阳历(即公历),是世界上多数国家通用的历法,由"儒略历"修订而成.儒略历是公元前46年,古罗马统帅儒略·恺撒决定采用的历法.

  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运动作为根据的历法.它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一回归年)为一年.一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2日,也就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积累4年共有23小时15分4秒,大约等于一天,所以每4年增加1天,加在2月的末尾,得366天,就是闰年.但是4年加1天实际回归年多了44分56秒,积满128年左右就又多算了一天,也就是在400年中约多算了3天.

  阳历闰年规定:公元年数可用4整除的,就算闰年;为了要在400年减去多算的3天,并规定公元世纪的整数,即公元年数是100的倍数时,须用400来整除的才算闰年,如1600、2000年,2200年、2400年就是闰年.这样就巧妙地在400年中减去了3天.阳历规定每年都是12个月,月份的大小完全是人为的规定,现在规定每年的1、3、5、7、8、10、12月为大月,每月31天;4、6、9、11月为小月,每月30天;2月平年是28天,闰年是29天.

  荫历,是根据月相圆缺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来修订的.因为古人称月亮为太荫,所以荫历又有太荫历之称,是纯粹的荫历.我国使用"农历",一般人叫它做"荫历",那是不对的.农历不是一种纯粹的荫历而是"荫阳历".

  荫历把月亮圆缺循环一次的时间算做一个月,12个月算一年.然而月亮圆缺循环一次--一个朔望月,是29天12时44分3秒,比29天多,又比30天少.为方便,荫历把月份分成大月和小两种,逢单的月是大月30天,逢双的月是小月29天,一年共是354天.

  实际上一个朔望月并不正好等于一个大月和一个小月的平均数--29天半,而是比29天半多44分2.8秒.所以12个朔望月实际上要比354天多8时48分34秒,30年就要多出11天.因此,荫历30年中就要安插11个闰年.每逢闰年就在12月多加一天.荫历的闰年是355天.这样,荫历每30年中就有19个354天,11个355天,平均一年的长度是354天8小时48分.它的一年比回归年差不多短了11天.3年就短一个多月,17年就要短6个多月了.所以使用这种历时,新年不一定在冬天过,它可以在春天过,也可以在夏天或秋天过.它的惟一好处就是从荫历上的每一个日期都可以知道月亮的形状.

  荫历作为一种历法,由于它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不相协调,所以当今世界上除了几个伊斯兰国家因为宗教上的原因仍然使用外,其他国家一般已经废弃不用了.

  农历,是把朔望月的时间作为历月的平均时间.这一点上和纯粹的荫历相同,但农历运用了设置闰月的办法和二十四节气的办法,使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这样它就又具有了阳历的成分,所以它比纯粹的荫历好.

  现在所用的农历,据说我们的祖先远在夏代(公元前17世纪以前)就使用了这种历法,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夏历".解放后还仍然叫做"夏历",1970年以后我国改称为"农历".至于"农历"一名的由来,大概因为由于自古以农立国,所以制订历法必须为农业服务.

  农历的历月是以朔望月为依据的.朔望月的时间是29日12小时44分3秒(即29.5366日),因此农历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但它和纯粹的荫历并不完全一样,因为纯粹的荫历是大小月交替编排的,而农历的大小月是经过推算决定的.

  农历每一个月初一都正好是"朔"(即月亮在太阳地球中间,且以黑着的半面对着地球的时候).有时可能出现两个大月,或连续出现两个小月.由于朔望月稍大于29天半,所以在农历的每100个历月里约有53个大月和47个小月.

  农历是基本上以12个月作为一年的.但12个朔望月的时间是354.3667日,和回归年比起来要相差11天左右.这样每隔3年就要多出33天,即多出一个多月.

  为了要把多余的日数消除,每隔3年就要加一个月,这就是农历的闰月.有闰月的这一个也叫闰年.所以农历的闰年就有13个月了.至于闰哪个月是由节气情况决定的.

  农历是冬月初二.到底是什么星座啊?

  还得知道具体年份才好换算的.

  

学经济的去香港教育大学、台湾师范大学、辅仁大学、中兴大学、实践大学、中原大学

  去辅仁大学的金融与国际企业学系吧,中兴大学的财务金融学系也不会比它好,顶多是学生素质好一点点.毕竟中兴大学是以农立校,且自从它的法商学院独立成台北大学後,後来成立的法学、商学都没原先的法商学院好.

  台师大只有近年来成立的企业管理专业,此校还是教育学、文学、理学较佳,中原大学为擅长理工的学校,实践大学擅长设计,都不适合.

  整体来说,台师大和中兴类似内地的985院校,辅仁、中原、实践类似211院校.至於香港教育大学不清楚,应与台师大类似.

  剩下转贴概况:

  国立中兴大学: 位於台中市南区,中兴前身为台北帝国大学附属农林专门部,後独自改制成一所大学,是四所中字辈学校之一,拥有文法商理工农等专业,与其他三中比起来专业算是最广泛.农学自然最为突出,可说只落後於台大,且拥有全台少数的兽医专业及动物医院,文法商理工等专业也十分不错,至少在全台八强之列,综合来说也是所非常好的名牌大学.中兴也是台湾T4联盟的一份子.迈向顶尖大学计画(新一期五年五百亿)执行期间自2011年起至2015年止,每年获得3亿台币.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位於台北市大安区,台湾三所师范大学之一.台师大早期为台湾培养了许多教育人才,包括中小学的师资,但自从教育专业毕业之後不再保证一定能成为教师後,分数及名声就开始下滑,但还是有中字辈学校水平.近来积极转型成培养产业界人才,因此多了一些工科与商科专业,台师大拥有文商理工的专业,其中教育与理学相关专业最为突出,工科及商科也不会太差,迈向顶尖大学计画(新一期五年五百亿)执行期间自2011年起至2015年止,每年获得2亿台币.

  辅仁大学:位於新北市新庄区,辅仁前身是在中国大陆时期的北平辅仁大学,後来在台复校.它一样是老牌的私立大学,也为教会型大学,在台湾是一所全面的综合大学,拥有文法商理工医等专业,强项专业在医学及文法商,医学系分数排全台第九,扣掉生物一样是高得吓人,相当於台大化工、交大电子,文商专业为私立大学第一,法学也不错,文法商学的分数对照到国立皆十分接近高大、彰师、高师,电资类的工学专业则差一些,分数到国立一样是介於东华和联大宜大之间,与淡江、逢甲的电资专业差不多,理学最弱,分数上不如淡江、中原.该校算是文科生心目中最好的私立大学.2011年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画获补助6212万台币.

  中原大学:位於桃园县中坜市,中原是台湾历史悠久的老牌私立大学,也是一所教会型大学,前身为中原理工学院.校园四周都是店家,形成中原夜市商圈,十分热闹.目前已发展成拥有文法商理工等专业的综合大学,其中工科自然最好,理科次之,与长庚、元智不同是有理科专业,文法商科稍弱,工学分数介於国立的东华与联大、宜大之间,商学分数则跟国立的联大、宜大,私立的东海差不多.建筑算是中原最好的专业之一,分数可与彰师、高师大的电资类专业相近.2011年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画获补助3760万台币

  实践大学:校区分设於台北市中山区(设计、部分商学专业在此)、高雄市内门区两地(部分商学、观光专业在此),实践前身为实践家专,为台湾少数可以从技职体系的专科学校直接破格升成高教体系的普通大学.它以家事专业起家,後来逐渐拓展商学及设计专业,近来全力发展设计专业,因此实践以设计专业闻名,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知名度,设计自然是最为突出的专业,因此要念设计首选会推荐选择实践,最好的工业设计专业分数只略输中正大学的商学,其他设计专业也有元智、东华的商学分数.其馀文商专业都不是太好,其中北实践校区会比南实践要好.北实践的文商专业跟铭传差不多,南实践文商专业则比义守大学的分数还低.

  

《五蠹》原文及译文

  五 蠹(节 选)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王以文学取;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故法之所非,君之所取;吏之所诛,上之所养也.法、趣、上、下,四相反也,而无所定,虽有十白帝不能治也.故行仁义者非所誉,誉之则害功;文学者非所用,用之则乱法.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令尹73:"杀之!"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以是观之,夫君之直臣,父子暴子也.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仲尼问其故,对73:"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仲尼以为孝,举而上之.以是观之,夫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故令尹诛而楚187不上闻,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上下之利,若是其异也,而人主兼举匹夫之行,而求致社稷之福,必不几矣.

   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苍颉固以知之矣.今以为同利者,不察之患也,然则为匹夫计者,莫如修行义而习文学.行义修则见信,见信则受事;文学习则为明师,为明师则显荣:此匹夫之美也.然则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为有政如此,则国必乱,主必危矣.故不相容之事,不两立也.斩敌者受赏,而高慈惠之行;拔城者受爵禄,而信廉爱之说;坚甲厉兵以备难,而美荐绅之饰;富国以农,距敌恃卒,而贵文学之士;废敬上畏法之民,而养游侠私剑之属.举行如此,治强不可得也.国平养儒侠,难至用介士,所利非所用,所用非所利.是故服事者简其业,而于游学者日众,是世之所以乱也.

   且世之所谓贤者,贞信之行也;所谓智者,微妙之言也.微妙之言,上智之所难知也.今为众人法,而以上智之所难知,则民无从识之矣.故糟糠不饱者不务粱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绣.夫治世之事,急者不得,则缓者非所务也.今所治之政,民间之事,夫妇所明知者不用,而慕上知之论,则其于治反矣.故微妙之言,非民务也.若夫贤良贞信之行者,必将贵不欺之士;不欺之士者,亦无不欺之术也.布衣相与交,无富厚以相利,无威势以相惧也,故求不欺之士.今人主处制人之势,有一国之厚,重赏严诛,得太阳其柄,以修明术之所烛,虽有田常、子罕之臣,不敢欺也,奚待于不欺之士?今贞信之士不盈于十,而境内之官以百数,必任贞信之士,则人不足官.人不足官,则治者寡而乱者众矣.故明主之道,一法而不求智,固术而不慕信,故法不败,而群官无187诈矣.

   今人主之于言也,说其辩而不求其当焉;其用于行也,美其声而不责其功.是以天下之众,其谈言者务为辨而不周于用,故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行身者竞于为高而不合于功,故智士退处岩穴,归禄不受,而兵不免于弱,政不免于乱,此其故何也?民之所誉,上之所礼,乱国之术也.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而国贫,言耕者众,执耒者寡也;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而兵愈弱,言战者多,被甲者少也.故明主用其力,不听其言;赏其功,伐禁无用.故民尽死力以从其上.夫耕之用力也劳,而民为之者,73:可得以富也.战之事也危,而民为之者,73:可得以贵也.今修文学,习言谈,则无耕之劳而有富之实,无战之危而有贵之尊,则人孰不为也?是以百人事智而一人用力.事智者众,则法败;用力者寡,则国贫:此世之所以乱也.>>>>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捍,以斩首为勇.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动作者归之于功,为勇者尽之于军.是故无事则国富,有事则兵强,此之谓王资.既畜王资而承敌国之儥超五帝侔三王者,必此法也.

   今则不然,士民纵恣于内,言谈者为势于外,外内称恶,以待强敌,不亦殆乎!故群臣之言外事者,非有分于从衡之党,则有仇雠之忠,而借力于国也.从者,合众强以攻一弱也;而衡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皆非所以持国也.今人臣之言衡者,皆73:"不事大,则遇敌受祸矣."事大未必有实,则举图而委,效玺而请兵矣.献图则地削,效玺则名卑,地削则国削,名卑则政乱矣.事大为衡,未见其利也,而亡地乱政矣.人臣之言从者,皆73:"不救小而伐大,则失天下,失天下则国危,国危而主卑."救小未必有实,则起兵而敌大矣.救小未必能存,而交大未必不有疏,有疏则为强国制矣.出兵则军败,退守则城拔.救小为从,未见其利,而亡地败军矣.是故事强,则以外权士官于内;求小,则以内重求利于外.国利未立,封土厚禄至矣;主上虽卑,人臣尊矣;国地虽削,私家富矣.事成,则以权长重;事败,则以富退处.人主之于其听说也于其臣,事未成则爵禄已尊矣;事败而弗诛,则游说之士孰不为用缴之说而侥幸其后?故破国亡主以听言谈者之浮说.此其故何也?是人君不明乎公私之利,不察当否之言,而诛罚不必其后也.皆73:"外事,大可以王,小可以安."夫王者,能攻人者也;而安,则不可攻也.强,则能攻人者也;治,则不可攻也.治强不可责于外,内政之有也.今不行法术于内,而事智于外,则不至于治强矣.

   鄙谚73:"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此言多资之易为工也.故治强易为谋,弱乱难为计.故用于秦者,十变而谋希失;用于燕者,一变而计希得.非用于秦者必智,用于燕者必愚也,盖治乱之资异也.故周去秦为从,期年而举;卫离魏为衡,半岁而亡.是周灭于从,卫亡于衡也.使周、卫缓其从衡之计,而严其境内之治,明其法禁,必其赏罚,尽其地力以多其积,致其民死以坚其城守,天下得其地则其利少,攻其国则其伤大,万乘之国莫敢自顿于坚城之下,而使强敌裁其弊也,此必不亡之术也.舍必不亡之术而道必灭之事,治国者之过也.智困于内而政乱于外,则亡不可振也.

   民之政计,皆就安利如辟危穷.今为之攻战,进则死于敌,退则死于诛,则危矣.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家困而上弗论,则穷矣.穷危之所在也,民安得勿避?故事私门而完解舍,解舍完则远战,远战则安.行货赂而袭当涂者则求得,求得则私安,私安则利之所在,安得勿就?是以公民少而私人众矣.

   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寡趣本务而趋末作.今世近习之请行,则官爵可买;官爵可买,则商工不卑也矣.187财货贾得用于市,则商人不少矣.聚敛倍农而致尊过耕战之士,则耿介之士寡而高价之民多矣.

   是故乱国之俗:其学者,则称先王之道以籍仁义,盛容服而饰辩说,以疑当世之法,而贰人主之心.其言古者,为设诈称,借于外力,以成其私,而遗社稷之利.其带剑者,聚徒属,立节太阳,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其患御者,积于私门,尽货赂,而用重人之谒,退汗马之劳.其商工之民,修治苦之器,聚弗靡之财,蓄积待时,而侔农夫之利.此五者,邦之蠹也.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养耿介之士,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亦勿怪矣.

  译文:

  儒家利用文献扰乱法纪,游侠使用武力违犯禁令,而君主却都要加以礼待,这就是国家混乱的根源.犯法的本该判罪,而那些儒生却靠着文章学说得到任用;犯禁的本该处罚,而那些游侠却靠着充当刺客得到豢养.所以,法令反对的,成了君主重用的;官吏处罚的,成了权贵豢养的.法令反对和君主重用,官吏处罚和权贵豢养,四者互相矛盾,而没有确立一定标准,即使有十个白帝,也不能治好天下.所以对于宣扬仁义的人不应当加以称赞,如果称赞了,就会妨害功业;对于从事文章学术的人不应当加以任用,如果任用了,就会破坏法治.楚国有个叫直躬的人,他的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便到令尹那儿吉发,令尹说:"杀掉他:"认为他对君主虽算正直而对父亲却属不孝.结果判了他死罪.由此看来,君主的忠臣倒成了父亲的逆子.鲁国有个人跟随君土去打仗,屡战屡逃;孔子向他询问原因,他说:"我家中有年老的父亲,我死后就没人养活他了."孔子认为这是孝子,便推举他做丁官.由此看来.父亲的孝子恰恰是君主的叛臣.所以令尹杀了直躬,楚国的坏人坏事就没有人再向上告发了;孔子奖赏逃兵.鲁国人作战就要轻易地投降逃跑.君臣之间的利害得失是如此不同,而君主却既赞成谋求私利的行为.又想求得国家的繁荣富强,这是肯定没指望的.

   古时候,苍颉创造文字,把围着自己绕圈子的叫做"私".与"私"相背的叫做"公".公和私相反的道理,是苍颉就已经知道厂的.现在还有人认为公私利益相同,这是犯了没有仔细考察的错误.那么为个人打算的话,没有什么比修好仁义、熟悉学术的办法更好了.修好仁义就会得到君主信任.得到君主信任就可以做官;熟悉学术就可以成为高明的老师.成了高明的老师就会显荣.对个人来说.这是最美的事了.然而没有功劳的就能做官.没有爵位就能显荣,形成这样的政治局面.国家就一定陷入混乱,君主就一定面临危险了.所以,互不相容的事情,是不能并存的.杀敌有功的人本该受赏,却又崇尚仁爱慈惠的行为;攻城大功的人本该授予爵禄.却又信奉兼爱的学说:采用坚固的铠甲、锋利的兵器来防备战乱,却又提倡宽袍大带的服饰;国家富足靠农民.打击敌人靠士兵,却又看重从事于文章学术事业的儒生;不用那些尊君守法的人,而去收养游侠刺客之类的人.如此理政,要想使国家太平和强盛足不可能的.国家太平的时候收养儒生和游侠,危难来临的时候要用披坚执锐的士兵;国家给予利益的人并不是国家所要用的人.而国家所要用的人又得不到任何好处.结果从事耕战的人荒废了自己的事业,而游侠和儒生却—天天多了起来,这就是社会陷于混乱的原因所在.

   况且社会上所说的贤.是指忠贞不欺的行为;所说的智,是指深奥玄妙的言辞.那些深奥玄妙的言辞,就连最聪明的人也难以理解.现在制定民众都得遵守的法令,却采用那些连最聪明的人也难以理解的言辞,那么民众就无从弄懂了.所以,连糟糠都吃不饱的人,是不会追求精美饭菜的;连粗布短衣都穿不上的人,是不会期望华丽衣衫的.治理社会事务,如果紧急的还没有办好,那么可从缓的就不必忙着去办.现在用来治理国家的政治措施,凡属民间习以为常的事.或普通人明知的道理不加采用,却去期求连最聪明的人都难以理解的说教,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了.所以那些深奥玄妙的言辞,并不是人民所需要的.至于推崇忠贞信义的品行.必将尊重那些诚实不欺的人;而诚实不欺的人,也没有什么使人不行欺诈的办法.平民之间彼此交往,没有大宗钱财可以互相利用,没有大权重势可以互相威胁.所以才要寻求诚实不欺的人.如今君主处于统治地位,拥有整个国家的财富,完全有条件掌握重赏严罚的权力,可以运用法术来观察和处理问题;那么即使有田常、子罕—类的臣子也是不敢行欺的,何必寻找那些诚实不欺的人呢?现今的忠贞信义之十不满十个.而国家需要的官吏却数以百计;如果一定要任用忠贞信义之士.那么合格的人就会不敷需要;合格的人不敷需要,那么能够把政事治理好的官就少,而会把政事搞乱的官就多了.所以明君的治国方法,在于专 实行法治,而不寻求有智的人;牢牢掌握使用官吏的权术.而不欣赏忠信的人.这样,法治就不会遭到破坏而官吏们也不敢胡作非为了.

   现在君主对于臣下的言论.喜欢悦耳动听而不管是否恰当;对于臣下的行事,仅欣赏他的名声而不责求做出成效.因此天下很多人说起话来总是花言巧语,却根本不切合实用,结果弄得称颂先王、高谈仁义的人充满朝廷,而政局仍不免于混乱;立身处世的人竞相标榜清高,不去为国家建功立业.结果有才智的人隐居山林,推辞俸禄而不接受,而兵力仍不免于削弱.兵力不免于削弱.政局不免于混乱,这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呢?因为民众所称赞的,君主所优待的,都是些使国家混乱的做法.现在全国的民众都在谈论如何治国,每家每户都藏有商鞅和管仲的法典,国家却越来越穷,原因就在于空谈耕作的人太多,而真正拿起农具种地的人太少.全国的民众都在谈论如何打仗,每家每户都藏有孙子和吴起的兵书,国家的兵力却越来越弱;原因就在于空谈打仗的人太多.而真正穿起铠甲上阵的人太少.所以明君只使用民众的力量,不听信高谈阔论;奖赏人们的功劳,坚决禁止那些无用的言行.这样民众就会拼命为君主出力.耕种是需要花费气力吃苦耐劳的事情.而民众印愿意去干,因为他们认为可以由此得到富足.打仗是十外危险的事情.而民众却愿意去于.因为他们认为可以出此获得显贵.如今只要擅长文章学术,能说会道.无需有耕种的劳苦就可以获得富足的实惠.无需冒打仗的危险便可以得到尊贵的官爵,那么人们谁不乐意这样干呢?结果就出现了一百个人从事于智力活动,却只有一个人致力于耕战事业的状况.从事于智力活动的人多了,法治就要遭到破坏;致力于耕战事业的人少了,国家就会变得贫穷.这就是社165以混乱的原因.

   因此,在明君的国家里,不用有关学术的文献典籍.而以法令为教本;禁绝先王的言论,而以官吏为老师;没有游侠刺客的凶悍,而只以杀敌立功为勇敢.这样,国内民众的一切言论都必须遵循法令,—切行动都必须归于为国立功,一切勇力都必须用到从军打仗上.正因如此.太平时期国家就富足,战争时期兵力就强盛,这便奠定了称王天下的资本.既拥有称五天下的资本,义善于利用敌国的弱点;建立超过五帝、赶上三王的功业,一定得采用这种办法.

   现在却不是这样.儒士、游侠在国内恣意妄为,纵横家在国外大造声势.内外形势尽行恶化,就这样来对付强敌.不是太危险了吗?所以那些谈论外交问题的臣子们,不是属于合纵或连衡中的哪一派,就是怀有借国家力量来报私仇的隐衷.所谓合纵.就是联合众多弱小国家去攻打一个强大国家;所谓连衡,就是依附于一个强国去攻打其他弱国.这都不是保全国家的好办法.现在那些主张连衡的臣子都说:"不依附大国,一遇强敌就得遭殃."侍奉大国不一定有什么实际效应,倒必须先献出本国地图,呈上政府玺印,这样才得以请求军事援助.献出地图,本国的版域就缩小了;呈上空印,君主的声望就降低了.版域缩小.国家就削弱了;声望降低.政治上就混乱了.侍奉大国实行连衡.还来不及看到什么好处,却已丧失了国土,搞乱了政治.那些主张合纵的臣子都说:"不救援小国去进攻大国,就失了各国的信任;失去了各国的信任,国家就面临危险;国家面临危险.君主地位就降低了."援救小国不一定有什么实惠可言.倒要起兵去和大国为敌.援救小国木必能使它保存下来.而进攻大国未必就不失误一有失误,就要被大国控制了.出兵的话,军队就要吃败仗;退守的话,城池就会被攻破.援救小国实行合纵.还来不及看到什么好处,却已使国土被侵吞,军队吃败仗.所以,侍奉强国,只能使那些搞连衡的人凭借外国势力在国内捞取高官;援救小国,只能使那些搞合纵的人凭借国内势力从国外得到好处.国家利益没有确立起来,而臣下倒先把封地和厚禄都弄到手了.尽管君主地位降低了,而臣下反而抬高了;尽管国家土地削减了,而私家却变富了.事情如能成功.纵横家们就会依仗权势长期受到重用;事情失败的话,纵横家们就会凭借富有引退回家享福.君主如果听信臣下的游说,事情还没办成就已给了他们很高的爵位俸禄,事情失败得不到处罚;那么,那些游说之士谁不愿意用猎取名利的言辞不断去进行投机活动呢?所以国破君亡局面的出现,都是因为听信了纵横家的花言巧语造成的.这是什么缘故呢?这是因为君主分不清公私利益,不考察言论是公正确,事败之后也没有坚决地实行处罚.纵横家们都说:"进行外交活动,收效大的可以统—天下,收效小的也可以保证安全."所谓

周以农(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什么)

统—天下,提的是能够打败别国;所谓保旺安全,指的是本国不受侵犯.兵强就能打败别国.国安就不可能被人侵犯.而国家的强盛和安定并不能通过外交活动取得,只能靠搞好内政.现在不在国内推行法术,却要一心在外交上动脑筋.就必然达下到国家安定富强的目的了.

   乡间谚语说:"长袖善舞,多钱善贾."这就是说,物质条件越好越容易取得功效.所以国家安定强盛,谋事就容易成功;国家衰弱混乱,计策就难以实现.所以用于秦国的计谋,即使改变十次也很少失败;用于燕国的计谋,即使改变一次也很难成功.这并不是被秦国任用的人智慧必高,被燕国任用的人脑子必笨,而是因为这两个国家的治乱条件大不相同.所以西周背弃秦国参予合纵,只一年工夫就被吞灾了;卫国背离魏国参与连衡,仅半年工夫就被消灭了.这就是说合纵灭了西周,连衡亡了卫国.假使西周和卫国不急于听从合纵连横的计谋,而将国内政治严加整顿,明定法律禁令,信守赏罚制度,努力开发土地来增加积累,使民众拼死去坚守城池;那么.别的国家夺得他们的土地吧,好处不多.而进攻这个国家吧,伤亡很大.拥有万乘兵车的大国不敢自我拖累在坚城之下,从而促使强敌自己去衡量其中的害处,这才是保证本国必然不会灭亡的办法.丢掉这种必然不会亡国的办法,却去搞势必会招致亡国的事情,这是治理国家的人的过错.外交努力陷于困境,内政建设陷于混乱,那么国家的灭亡就无法挽救了.

   人们的习惯想法,都是追求安逸和私利而避开危险和穷苦.如果让他们去打仗.前进会被敌人杀死,后退要受军法处置,就处于危险之中了.放弃个人的家业,承受作战的劳苦,家里有困难而君主不予过问,就置于穷困之中了.穷困和危险交加,民众怎能不逃避呢?所以他们投靠私门贵族,求得免除兵役,兵役免除了就可以远离战争,远离战争也就可以得到安全了.用钱财贿赂当权者就可以达到个人欲望,欲望一旦达到也就得到了实际利益.平安有利的事情明摆在那里,民众怎能不去追求呢?这样一来,为公出力的人就少了,而依附私门的人就多了.

   明君治理国家的政策,总是要使工商业者和游手好闭的人尽量减少.而且名位卑下;以免从事农耕的人少而致力于工商业的人多.现在社会上向君主亲近的侍臣行贿托情的风气很流行,这样官爵就可以用钱买到;官爵可以用钱买到,那么工商业者的地位就不会低53了.投机取巧非法获利的活动可以在市场上通行,那么商人就不会少了.他们搜括到的财富超过了农民收入的几倍,他们获得的尊贵地位也远远超过从事耕战的人,结果刚正不阿的人就越来越少,而经营商业的人就越来越多.

   因此,造成国家混乱的风气是:那些著书立说的人,称引先王之道来宣扬仁义道德;讲究仪容服饰而文饰巧辩言辞,用以扰乱当今的法令,从而动摇君主的决心.那些纵横家们,弄虚作假,招摇撞骗,借助于国外势力来达到私人目的,进而放弃了国家利益.那些游侠刺客,聚集党徒,标榜气节,以图显身扬名,结果触犯国家禁令.那些逃避兵役的人,大批依附权臣贵族,肆意行贿,而借助于重臣的请托,逃避从军作战的劳苦.那些工商业者,制造粗劣器具,积累奢侈资财.囤积居奇,待机出售,希图从农民身上牟取暴利.上述这五种人,都是国家的蛀虫.君主如果不除掉这五种像蛀虫一样的人,不广罗刚直不阿的人,那么.天下即使出现破败沦亡的国家,地削名除的朝廷,也不足为怪了.

  

什么叫阳历?什么叫荫历?荫历又是怎么看的啊?

  上面这位仁兄实在是太辛苦了.那我简单点:荫历即农历.中国传统纪年法.例:几月初几,几月几,后面没有日.阳历即公历西方纪年法.例:几月几日.今天是阳历8月17日.荫历七月十七.这个日历中有转换.1989/8/25应该是阳历吧,你说的不是很清楚.反正生份证或户口簿上的生日是阳历.

  

朋党比周,以蔽主明,使白黑无别,是非无间啥意思

  朋党比周(朋党比周) 

  结党营私,排斥异己.《战国策·齐策一》:"夫从人朋党比周,莫不以从为可."《汉书·景帝纪》:"吏或不奉法令,以货赂为市,朋党比周,以苛为察,以刻为明,令亡罪者失职,朕甚怜之."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择官》:"谄主以佞邪,陷主於不义,朋党比周,以蔽主明,使白黑无别,是非无间……如此者,亡国之臣也." 宋 孔平仲 《续世说·忿狷》:" 唐 萧瑀 尝称 房玄龄 以下朋党比周,但未反尔. 太宗 为之信誓."

  成语词典已有该词条:朋党比周

  

"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的理解

  一个国家的兴旺是以人民为根本的,而人民的生活以穿衣饮食为本,要满足穿衣饮食的需要,农业和种植业是最重要的根本.

  

史记循吏列传中写吴履和李文忠拿段的翻译

  不对吧,

  吴履、李文忠应是出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吴履传》

  吴履,字德基,兰溪人.少受业于闻人梦吉,通《春秋》诸史.李文忠镇浙东,聘为郡学正.久之,举于朝,授南康丞.南康俗悍,谓丞儒也,易之.居数月,擿①发187伏如老狱吏,则皆大惊,相率敛迹.履乃改崇宽大,与民休息.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捕之不获,怒,尽絷其乡邻.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以中益怒,73:"丞慢我."履73:"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今絷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以中意乃解.邑有荫②祠,每祀辙有蛇出户,民指为神.履缚巫责之,沉神像于江,荫祠遂绝.为丞六年,百姓爱之.迁安化知县.大姓易氏保险自守,江荫侯吴良将击之,召履计事.履73:"易氏逃死耳,非反也,招之当来,不来,诛未晚."良从之,易氏果至.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履73:"世清矣,民安于农.请籍其愿为兵者,不愿可勿强."迁潍州知州.山东常以牛羊代秋税,履与民计73:"牛羊有死瘠患,不若输粟便."他日,上官令民送牛羊之陕西,他县民多破产,潍民独完.会改州为县,召之还,潍民皆涕泣奔送.履遂乞骸骨归.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注:①擿:揭发.②荫:不合礼制的.

  参考译文:

  吴履,字德基,兰溪人.少年从师于名士梦吉,熟读《春秋》诸部史书.李文忠镇守浙东,聘请他为郡里学正.过了一段时间,被推荐给朝廷,朝廷任命他为南康县县丞.南康一带民风凶悍,认为县丞是个文人,都轻视他.过了几个月,吴履像老狱吏一样破案抓187,大家都很吃惊,(187人)相继收敛形迹.吴履于是放宽政策,让百姓休生养息.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被村民所骂,逮捕不着,一怒之下拘捕了许多乡邻.吴履查案问清缘故后,立即释放了百姓,并告诉以中.周以中更怒,说:"县丞怠慢我."吴履说:"触犯大人的只有一个人,他的邻居有什么罪?现在抓起来的人很多而犯人未捕住,如果把老百姓159急了,将会发生变故,怎么办呢?"周以中的怒气这才缓和下来.县里有不合礼制的庙堂,每次祭祀就有一条蛇溜出门,百姓都指着蛇说,神出来了.吴履将巫师捆绑起来责罚,把神像沉到江里,于是胡乱祭祀鬼神的现象就绝迹了.吴履当县丞六年,百姓都拥戴他.后来升迁到安化当知县,一个姓易的豪强大户凭借险要地势把守关口,江荫侯吴良将要攻打他,召集吴履商量这件事.吴履说:"姓易的是为了逃避死难而已,并非谋反.招安他他应该来归顺,不来归顺杀他也不晚."吴良听从他的计谋,易氏果然归顺了.吴良想对原先当过兵的农民登记编册,老百姓十分恐慌,吴履说:"当今社会清明,老百姓安心务农.请您将那些愿意当兵的登记一下,不愿的人,您就不要勉强."后来吴履升迁潍州知州.山东常用牛羊代替秋季赋税,吴履跟百姓商量说:"(送交途中)牛羊有生病死去的隐患,不如交纳粮食方便."有一天,上级官员让百姓送牛羊到陕西,其他县百姓多倾家荡产,潍州百姓独自保全.恰逢改州为县,朝廷召吴履回去,潍州百姓都哭泣着跑来送行.吴履向朝廷请求退休,回到家中.

>>>>精品(文)实时阅读<<<<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admin本文地址:http://www.lunphone.cn/dyzl/11578.html发布于 2021-03-10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伦排行影视资料站-影视大全

阅读
分享